教育
兒子被哈佛錄取的強悍媽媽,從小只要求孩子做到三件事!
2014年三月,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錄取,
這位成功的媽媽,竟然不是狼父虎媽,
她給予了孩子充分的自由,
從小只要求孩子做到這 3件事:
所有父母都應該好好記下來,就這三件事情
很重要唷!接下去看看…
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,震驚所有家長
【 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,震驚所有家長! !】2013-7-22 12:50大家好,我是王寧。
今天能站在這裡,純屬偶然。
為什麼說偶然呢?
因為,南雅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,164班是一個優秀的集體。
個人認為,班級前二十幾名的同學,時機適宜,誰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。
媽媽對我說:考了第一名,不要有壓力,這一次已證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實力。
以後,出現名次上下浮動都很正常,以平常心對待。
先說明一下,因為時間緊,這份發言稿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寫的,
下面就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幾個觀點和大家探討一下:
視對小孩的影響,有多大?
一起來關心~【電視對小孩的影響,有多大?】
德國幼教大師 Winterstein 與 Jungwirth 發表了驚人的研究結果:「每天看電視 “少於一個小時”的孩子,能夠畫出更複雜、更完整、更具有變化的人像。」他們總共研究了 1,859 個學齡前孩子,並使用(人像描繪測驗)的方式,去評量﹝看電視﹞對於孩子”視覺感知” 及 “手眼協調能力”的影響。
這並不是在比較”繪圖能力”而已,而是更深一層利用繪畫結果,來描述幼兒﹝內在認知能力﹞發展的差異喔。
責罵的方法
小孩4歲有書陪 未來大腦更發達
本文引自網路新聞
作者: 劉運 | 台灣醒報 – 2012年10月15日 下午5:36
【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】家有幼童的家長注意了!研究顯示,小孩4歲時的大腦正值關鍵發育期,如果有童書、益智遊戲的陪伴,或到動物園和遊樂園參觀,都可以刺激大腦,讓他們在18-19歲時有較佳的語言及思考能力。學者指出,幼童的大腦對環境非常敏感,即使家裡的一些微小變化也會長期影響大腦的發展。
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,愈來愈多的小孩不再閱讀,而是把時間放在電視及電玩上。英國最近的調查發現,在有6歲小孩的家庭裡,不到3分之1的父母能夠每天讀書本給小孩聽;另有5分之1的小孩表示,如果他們手上拿著書本且被朋友看到,他們會感到不好意思。
然而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顯示,小孩若在4歲時有閱讀童書的習慣,他們18-19歲時語言及思考能力都發展得較為快速。另外,進行益智遊戲、到遊樂園或動物園參觀也有幫助。然而,如果小孩是在8歲才接觸到童書或其它活動,對於大腦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,顯示4歲是個重要的關鍵時期。
研究員拜訪家裡有小孩的64個家庭,分別在小孩4歲及8歲時造訪,他們紀錄小孩是否有接觸到書及玩具,並且在15年後替他們做大腦掃描。研究結果發現,小孩若在4歲時有接觸書本、益智遊戲,他們的大腦發育較為良好,並且在語文理解的測試中表現較佳。
研究員在掃描受測者大腦後發現他們的大腦皮層變得較薄。研究員指出,人的大腦如果愈常在認知上受到刺激,他們的大腦皮層就愈薄。領導研究的厄費持(Brian Avants)博士表示:「研究結果指出幼童大腦對環境的敏感性,即使家裡的一些微小改變也會長期影響大腦的發展。」
這個研究發表於今年的神經科學學會。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寫給兒的一封信
[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]—-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
我兒:寫這備忘錄給你,基於三個原則:
(一)人生福禍無常,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,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
好。 (二)我是你的父親,我不跟你說,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?
(三)這備忘錄記載的,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,可以為你
的成長省不少冤枉路。 以下,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: